评建动态

评建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评建动态 -> 正文

我校承办高校新教师岗位适应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

作者: 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4年11月25日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做好新教师培养培训工作,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无锡学院承办的高校新教师岗位适应与教师能力提升第一期培训班在我校举办。本次培训班邀请多所高校教育领域专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作主题报告,共200余名新入职教师参加。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姜恩来致辞。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是本次培训的核心议题,希望学员能把握好这次培训机会,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切实增强立德树人使命担当,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本领,强化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推进成果转化,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干事创业、争创一流,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校长曹广喜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参训学员致以诚挚的祝福。他表示,本次培训班旨在让大家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所需的能力,让技术为教师所用,为教师赋能,极大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作为本次培训班的承办单位,会全力配合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他希望参训学员能在培训期间聆听智者分享,增进教师专业发展共识,促进教师教学高效发展。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教授张娟作《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示范教学》专题报告。她以理论力学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案例全面阐释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的新思路,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机整合线上线下课堂、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先进教育技术,以实现四堂融合的创新教学设计。她还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提供了独到见解,并与在场教师分享了自身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引发了热烈的互动讨论。她指出,新兴科技的融入不断推动教学模式的演变,而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教育者们,凭借其对教学本质的深刻洞察、精湛的授课技巧,以及在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工具的能力,树立了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典范。他们能够适应并引领这一变革,为高校教学改革实验的顶层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姚小玲以《师德素养与品格如何养成—从理解、热爱到践行》为题,围绕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个核心维度,全面阐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她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在学习、工作和为人处世方面的楷模。她巧妙地将师风师德建设比喻为“建筑人格长城”,突出了其在塑造教师形象和影响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她希望,通过本次培训青年教师能深刻认识到教师应具备的示范性、自觉性和奉献精神,学会以自身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引导学生,进一步将师德修养作为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石。

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张黎声围绕“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思政素材和元素的发掘与应用策略”三大块内容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案例展示》专题报告。他立足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的构思到文本的撰写,再到课程思政素材的选择与运用,为听众呈现了一幅全面而清晰的课程思政实施图景。他特别强调了在实际授课场景中,如何区分并妥善处理常规教学文本与课程思政专题语境的差异,并就相关注意事项提供了宝贵建议。他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够启发青年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学会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海以《AI赋能课程建设和案例分析》为题,深入探讨了在大语言模型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他聚焦AI技术服务并赋能教学、开发并整合AI工具进课程、利用AI提升课程交互性革新学习体验、AI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他特别强调了AI在自动生成微课方面的优势,指出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从而大幅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本次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研讨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内容丰富扎实、精准管用,取得了预期效果。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所必备的教学素养、核心技能,激发了在教学中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热情,受益匪浅。

会议现场

姜恩来致辞

曹广喜致辞

专题讲座